[比特幣] 荒謬可笑! 比特幣發明人中本聰是他?
這部8日播出的HBO紀錄片《比特幣之謎(Money Electric: The Bitcoin Mystery,暫譯)》由曾經揭露美國陰謀論運動QAnon而出名的導演霍巴克(Cullen Hoback)執導,調查比特幣起源,揭開這種加密貨幣發明人、化名“中本聰(Satoshi Nakamoto)”的程序員真實身份。 紀錄片說,他們破解了這個謎團,彼得. 陶德就是中本聰。
《英國廣播公司(BBC)》新聞網報道,比特幣問世以來,有關“中本聰”的身份就一直令幣圈著迷,原因不僅在於身份的謎團,也因為若“中本聰”仍掌控其初期的比特幣錢包,那今日價值會已達約690億美元,意味著“中本聰”或“中本聰們”會是今日全球排名第20的富人。 陶德為知名比特幣初期核心開發者,但他之前從來沒被點名可能是“中本聰”本尊。
霍巴克說,他是根據多年來研究早年網絡發文信息留下的蛛絲馬跡,和走訪世界各地訪問對開發比特幣的初期貢獻者,從新、舊線索中得出陶德就是中本聰的結論。
他根據的其中一項證據是,他發現陶德2010年曾經在網絡論壇回應中本聰一篇發文,看來就像是延續中本聰的思路,如同是同一個人,只不過陶德當時誤用自己名字的賬號,從那之後,陶德的帳號活動就沉寂下來,中本聰也銷聲匿跡。
另一個線索是,陶德曾經在網絡上提到,他刻意摧毀一批比特幣。 而幣圈流傳一個著名說法,就是中本聰刻意摧毀取得他最初創造的一批原始比特幣的路徑,這批110萬枚比特幣從未被提現或轉移過,中本聰在打造比特幣時,設定比特幣總發行量限制在2100萬枚,估計他手上持有未經動用過的就占了5%。
其他線索還包括陶德的一份舊時履歷宣稱精通C++程序語言,也就是建立比特幣時使用的主要程序語言,但他後來否認自己懂C++; 另外陶德和中本聰使用語言的習慣和撰文風格有相似之處。
《紐約時報》8日引述霍巴克受訪談這部紀錄片的說法,“我非常確信”,“根據證據,我相信彼得. 陶德就是中本聰。”
霍巴克在紀錄片中向陶德出示相關證據,詢問他是不是中本聰,陶德一笑置之; 之後陶德又在社交媒體發文,強調“我不是中本聰”。

匈牙利布達佩斯一座用來代表比特幣發明人“中本聰”的塑像。 (彭博文件照)
在這部紀錄片播出前,加密幣下注網站Polymarket上,有關該紀錄片會找出誰是中本聰的賭注超過了4400萬美元,中本聰身份之謎引發的興趣可見一斑。


分享: |
注: |